作者:渭源二中校长 陈具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更新时间:2006-04-15 00:07:44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任何时候都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要一如既往地,甚至以“人一之我十之”的精神,狠抓教学常规管理,落实备、讲、辅、改、考、听、研等各个环节中的具体要求,重视会考,突出高考,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加强德育,依法治校,确保安全,这是学校持之以恒的工作主题。我们要求广大师生恪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继续在全校教职工中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塑造师德师魂”为主题的师德建设“八个模范”活动,继续在学生中坚持开展“八一五五”工程,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遵守和实践《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规,要求教师文明执教、依法执教,对学生经常进行学法守法、遵规守纪的教育。新时期学校安全工作凸显其极为特殊的重要意义,它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底线,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警钟长鸣,来不得半点的松懈。
做好新时期学校管理工作,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改进和创新。管理观念要经历一个从强调“管”的权威性向“管”的制度化、公开化,进而重视对“理”的不懈追求上来,更加强调“理”的重要性,即讲条理、讲法理、讲道理、讲情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握学校管理工作发展的基本态势,寻求新思路,开辟新途径。
要积极采取正面灌输与思想疏导相结合、一般教育与榜样示范相结合、精神鼓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学校发展与个体发展相结合,增强学校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本着“管理即服务”的原则,结合师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健康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多方面、多角度热情周到的服务。及时排解由于工作、学习、生活等诸方面,给师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对有困难的师生提供帮扶、送上温暖。同时,积极开展一些师生乐于参与的活动,使学校的管理工作做到潜移默化,情理交融,“润物细无声”。
要健全制度,创新管理机制。首先要完善学校管理工作的领导体制,定期研究和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管理方面出现的新问题。其次,要理顺学校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形成在校党政统一领导下,以职能部门和专职管理人员为主,其它部门和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管理工作新机制,不断强化“五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学校领导宏观管理、中层领导包干管理、年级组长班主任一线管理、教师职工协同管理、学生组织自我管理)。还要健全管理工作的激励机制,认真落实并不断完善教学人员和服务人员考核细则,在评优、晋级、晋职等方面,做到公正、公开、公平。
师资队伍建设是关系到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要紧紧围绕“敬业爱岗增强职业观念,以身作则增强形象观念,教书育人增强责任观念”三条主线,构建一支素质优良、乐于奉献、业务精湛、善教能育的教师群体。大力营造“为教而研,以研促教”的氛围,鼓励和督促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要继续开展“十佳教师”和“服务育人标兵”评选活动,“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和“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不断强化竞争激励机制,使我校涌现更多的省、地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同时,要求中青年教师,凡学历达不到本科层次的,一律要在短期内通过自学、函授等多种途径使学历达标。继续高度重视教工的年终考核,坚持做到公正、公开、公平,力求使每个人都心服口服,努力调动广大教工的工作积极性。
要重视学校特色的创建和校园文化的建设,以校园文化的建设促进学校特色的创建,以学校特色的创建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目前,在校本教研、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我校已经走在全县前列。我们应以此为契机,依靠广大教师这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主体力量,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突出学校的特色领地。
回首过去,我们有成绩,也有失误;展望未来,我们任重道远,也充满信心。在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坚定信心、同心同德、迎难而上、锐意进取,不断开拓学校工作的新局面!
二○○四年十二月十三日
上一页 [1] [2]
[本日:1 本周:2 本月:11 总数:13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