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转载
发布/更新时间:2022-01-19 11:00:05

【说明】2021年9月14日,合肥市教育局下发《合肥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就作业时长、难度、内容等提出要求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并且对义务教育12个学科的作业设计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规定,有些还给出了作业设计示例,对老师们改进作业设计非常具有参考解决意义。
要通过课堂检测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结果,布置作业时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分层次布置作业或者设置必做与选作两种类型。要通过作业批改了解学生学习存在什么问题,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的反馈。要从不同学科特点出发,设计可操作的具有学科特色的作业形式,也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参与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完成后,同学科的老师要互做、互评。在此基础上实行提前审核制度,即任课老师提前将作业设计交教研组长审核,通过个人设计。从作业的内容看,历史作业可以设计为巩固和拓展两大类
巩固型作业:巩固性作业是以巩固基础知识为目的。巩固型作业的设计不能脱离教材的基础知识,教师所设计的作业必须让学生感到有话可写,所运用的知识能在教材上找到依托或间接反映。
拓展型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探究能力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拓展型作业布置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作业的设计可以更具灵活性和开放性。可以利用历史地图和年代尺,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通过作业,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材料、图片、图表等,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形成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能区分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培养重证据意识;通过文本阅读,提高历史理解能力,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问题;利用史料,创设历史情境,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历史情景想象;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感悟近现代人民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艰苦探索,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国际视野、开放心态。
主要作业形式:
书面类作业:书面类作业对于巩固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学科思维、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等有着重要作用,是学生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历史学科可以依托与教材配套的学校征订的“一教一辅”教学辅助资料,布置适量的书面作业。积极倡导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有针对性地自主编制书面作业。
实践(活动)类作业:实践类作业不仅可以巩固基础知识、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培养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方面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公民意识、环境意识等现代人文素养的培养方面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历史学科实践类作业的表现形式多样,如搜集资料、制作小报、辩论、小论文、历史剧、制图、模型制作、谜语、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实践类作业每学期不少于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