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窦桂梅 来源:转载
发布/更新时间:2022-04-30 17:06:04
(接上页)
3.校长的创新领导力
“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有了这样的群体领导力,是不是就完成了学校的常态内容呢?在我看来,还需要有一个创新领导力。你需要不断地突破与创作,但须有继承和延续,想尽办法后的再生,当然最终重点还要看你带领的学校发展了什么,优化了什么,甚至引领了什么。
这就意味着校长必须由行为领导力转向研究领导力。这就需要校长们怎样承上启下,怎样整合各方,怎样在实践中升华梳理,怎样帮老师清晰判断。
在面对各种困惑的时候,校长应该参与到群体中,跟进“潜水”,亲自上研究课,同时在关键时刻,或关键事件中,怎样去指导和影响群体,让他们相信这种力量带来的美好愿景。应该说,这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命题。
在这个命题下,我想更核心的创新领导力的关键聚焦点就是儿童,从儿童成长的价值性、周期性、挑战性、融合性,在从知识学习与运用,到无边界的立体学习流程时间与空间再造,千方百计“把儿童的成长当做最高荣誉”的时候,才是我们学校存在的意义所在。
下面我想说说,清华附小这些年来,怎样通过一次一次地推动,为儿童搭建“四轮驱动”的成长平台。
第一轮
纵向:启程·知行·修远学段三进阶
第一个轮子就是在小学的六年里,围绕儿童的身心发展,纵向构建“启程·知行·修远”的三进阶学段目标,低学段启程“基础牢”,尊重孩子的“天资与性情”,发挥孩子的兴趣;中学段知行“腰杆硬”,针对学生身心处于“U”型底部发展期,砥砺孩子的意志与行动,获得乐趣;高学段修远“起点高”,关注学生身体处于第二发展期、创造与逆反期,培养其理想与抱负,逐步形成自我志趣。
总之,第一个纵向之轮,就是强调价值观元素,从学段的规律,儿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把握儿童教育的节奏,优化教育的过程,提高教育的品质。
第二轮
横向:“1+X课程”结构建构
第二个轮子就是清华附小的“1+X课程”结构以及课程内容菜单的配给。“1+X”课程结构的“1”是指优质落实的国家基础课程,“X”是指由“1”生长的儿童个性课程。
这个主要是指在核心学科当中,我们如何构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即如何完成学科教育和活动教育的两个内容。
第三轮
横纵整合:年度主题课程群
横纵整合之轮,我们每年度选取去世或诞辰凑整或遇五的,经过时间和岁月证明了的伟大成志榜样,通过一年周期,采取松散式、集约式、聚焦式等对学科与学科间、德育和教学,教师专业阅读与课堂整合、三学段联通以及课内和课外、家长和学校、学校和社会散乱缝隙的弥合整体建构课程,所以就有了年度主题课程群。
第四轮
课堂动力系统:
从课程领导力回到课堂领导力
第四个轮子就是“四动课堂”,即问题驱动、情境调动、平台互动以及工具撬动,努力让儿童带着预学中的积累与困惑的自我学习中,并寻找合作伙伴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研究课题,即在一生有用知识及运用知识的实际获得中,学会管理与被管理,学会接受与创生意义,为未来人生职场规则与责任奉献中打底。
总之,课堂之轮的第四个轮子, 就是努力实现把课上好是基本的师德,让学生发生学习才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尚的师德。

以上纵向、横向、横纵整合、回到四动课堂,这四个轮子的驱动成了校长的创新领导力的意义和价值所在。至于未来怎么继续发展和迭代,都需要我和老师一起在不断发现新问题以及不断反思中,所以“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凭时间的努力,时间总是为之作证。
可见,创新领导力,并不是校长提出一个概念或理论,教师落地执行,而是在正向方针与方向中,校长和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其过程,校长要竭尽全力用综合能力转化出看得见的新的生产力,并在真实的学校生活中可行与践行。而这可能就是我们校长最需要的领导力。
这里就这些年的心得来讲,我觉得校长创新领导力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整合。例如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协调各种关系等能力。
第二区分。例如在复杂问题中,能够从各学科及复杂教育情境中,剥离本质与规律性的教育内容;在具体矛盾与冲突的现象中,分清大是大非与是是非非;不卷入矛盾而是利用矛盾。
第三是背景思维。善于联系事情来龙去脉,分析问题产生的历史原因和现状存在以及环境社会等方面的影响等。
第四是遥远的想象。例如养成一种居安思危和愿景描绘的结合,把眼前做的事情,拉长时空,想想未来可能性与图景。
第五是长期主义。持续坚定一个方向,认准的就坚持研究与实践下去,并善于持续反思与再梳理,这样循环往复,让研究成为我们的工作方式和习惯。
这样的创新领导力才能让成志教育的四轮驱动从“为”到“成为”,志到图成。
(作者窦桂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