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具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更新时间:2024-02-13 16:47:15

今春北海人气特旺
陈具才
2024年2月12日
每年随着北方天气逐渐转冷,从9月份起,陆续开始有北方“候鸟”老人,前来北海过冬。
近年来,“候鸟式”生活已被内地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10月至来年1月份,是“候鸟”旅居者“迁徙”的高峰期。每年有超过30万人,选择来北海过冬。其中不少人都是当年10月到下年4月住在北海半年左右。
特别是今年,有报道说北海旅居人数首超三亚。临近春节,各小区外边停满了外地车辆。感觉北海本地的“桂E”车牌大量减少,其实没少,是外地车增多而造成的错觉。
仅在我住地小区门口,今天早上,我出门遛弯时,就看到了属于近20个不同省份的外地车辆。我诸个记录了一下,有重庆、天津、四川、江苏、河南、新疆、甘肃、湖南、山东、上海、浙江、广东、宁夏、吉林、云南、山西、辽宁、黑龙江、陕西……其中还缺少了平时常见的河北、内蒙、青海、湖北的几辆车。
前天(正月初一)下午,我和家人去了距家5公里的金滩,那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完全出乎了我的想象。晚上从海底世界那头出来开车回家时,更是遭遇了大堵车。
昨天,我和家人去了距家6公里、位于向海大道与银滩大道交汇处立交桥附近的向海花开景区,这是一个银海区平阳镇当地村民新开辟的赏花游乐场所,原想可能较为僻静,但到了方知,还是拥挤的车流和人流。
听说,北海这几天在整个市区,到处都人山人海,甚至人满为患。
我观察,今年北海过冬人群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年老体弱者,明显多。这个很正常,因为北海是一个天然优质的康养平台。
第二、带孙子孙女的,明显多。小孩子增多,有点意外,但想想也在情理之中。看到老人们含饴弄孙的绕膝之欢,我心里琢磨了一下,原来带孙子来北海过寒假是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其实相对于老人,小孩更适合来南方过冬。北方的冬天大多时候并不方便孩子户外活动,而北海的冬天,小孩子可以尽情地在露天释放天性。撒欢玩耍既使人愉悦,又有助于成长。
年前,外地人来北海短期游玩的人数也是暴增。民宿、酒店,特别是侨港、银滩周边的,都是大幅涨价。平日里基本上是百来块一晚,春节期间的房间已经要350元起步了,有些比较好的甚至要450元起步。我帮一位甘肃一家三口的朋友订的冠头岭附近的民宿,10天3200元,这还算是较为便宜的了。
刚刚在朋友圈看到一则消息,说北海仅大年初一初二两天时间就接待游客八十多万人次,准确性不得而知,但就我近年的感觉,今年人多是应该是创纪录的。
回头再说说北海的天气。
北海一直以空气质量优异著称。2021年,北海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6.2%,PM2.5年均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
北海市的气候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具有典型的亚热带特色。春夏多雨,秋冬少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北海夏天最高气温在30~37℃,最低气温在23~30℃,冬天最高气温在18~25℃,最低气温在8~15℃,全年每天的温差约5~10℃。极端情况会出现低于8℃和高于35℃的天气,但几乎没有低于4℃和高于40℃的。北海一年内很舒适的时间总起来要比三亚长。三亚偏热的时间很长,而北海有较短偏冷的时间。北海较冷的天气在12月或元月,一年累计有1~2周,每次一两天或三五天不等。
2021年12月,北海经历过一次低至4℃的极端天气,我住地500米外的七星江(淡水湖)中的鱼被冻死而漂浮在水面上,其中有十几斤的大鱼。刚刚过去的2023年这个冬天,是北海罕见的异常天气,在12月中旬、1月中旬、2月上旬三次出现10℃以下气温,每次一周,竟有少数北方来此越冬者被“冻走”。
作为海岸城市,台风的袭扰是常有的事,但北海较为特殊,很少有重大台风灾难。大多数台风一到北海前就会神奇地“改道绕行”,北部湾这里的地形真是奇特!
立春之后,北海和海南一样,有“回南天”天气。届时,门窗一开,屋内地面、顶棚和墙上立马就有水珠,非常潮湿,颇为恼人。应对之策就是提前紧闭门窗。这种天气偶尔发作,每次1~3天,北风一刮立马消散。到清明节后就不再出现“回南天”了。
北海以其特有的、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交通、文化等方面的资源条件,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和旅居者,这当然是好事,是北海加快发展的希望。但自去年北海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落败以来,街头巷尾的卫生状况远不及以前了。当政者心里不惦记了的事,立马就会成为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