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具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更新时间:2008-11-09 19:35:48
民勤张掖教育考察报告
渭源一中 陈具才
2008.10.27

2008.10.20-23,县上四大班子分管领导、教育局有关领导、各完中和职中高三各学科备课组长与抓级领导共65人,其中我校12人,赴河西地区民勤一中、民勤四中、张掖二中进行了为期四天的以高考为重点的教育考察。
这次考察的具体行程是:10.20全天赶路,傍晚到达民勤。草草吃了晚饭,未及去一趟宾馆房间,便带着旅途的劳累到民勤一中去查看晚自习。次日上午民勤一中,下午民勤四中,夜宿武威。第三日上午直奔张掖,下午考察张掖二中。第四日即10.23日全天在回程途中,驱车700公里,晚七点半返校。考查方式主要是整体参观、分散听课、同科交谈。
主要感受如下:
一、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民勤县人口不足30万,环境相当恶劣,有“天下有民勤人,民勤无天下人”之说。县委政府集中全力主要抓三项工作:治沙、找水、办教育。有高中6所,已接近普及高中教育。民勤张掖两地政府在全力支持教育的同时,还给教育以宽松的政策环境。
二、校容校貌令人大开眼界。在前些年已基本搞好了基本设施的基础上,继续强化硬件建设,而且大手笔不断。如民勤一中即将竣工的学生食堂投资达900多万元,该校处于极度缺水地区但校园绿化令人心旷神怡。张掖二中以古朴典雅的民勤会馆为中心,北有孔子雕像、音乐喷泉,宽敞大气的校门,西有萃英亭,塑胶体育场,东有爱因斯坦、蔡元培雕像,文化长墙;南倚仿古长廊,“鱼跃龙门、勤奋、晨读”雕塑群,间以苍松古槐,披风柔柳,簇锦团花,铺地浓荫,通幽曲径,古老的文化底蕴与开放的现代气息相得益彰。学校建有励志楼、教学楼、科技楼、综合楼、图书楼、逸夫楼、公寓楼、餐饮楼以及全市唯一的现代化高标准塑胶体育场。理化生实验室具备国家一类标准,所有教室内配备多媒体投影设备,校园网接通各个教室。民勤四中的青少年活动中心设施先进齐备、功能完善,进校门迎面而现的巨大的电子公告牌成为一道靓丽而独特的风景线。
三、办学成绩斐然。民勤一中是省属示范高中,今年高考本科以上上线865人,3人升入清华北大,历年来有17人被清华北大录取,29人因奥赛成绩突出获重点大学保送资格。民勤四中始建于1979年,2002年就跻身于武威市示范高中,今年高考录取重点78人,本科445人。张掖二中是区属学校,但又是我省最早的示范高中(2002年),目前正在强力全面推行诱思导学教改新法。全省高中教育现场会在该校举办,就足以说明他们的办学成就。
四、教师工作苦、收入高。三校均实行“多劳多得,优教优酬”的内部分配体制。以张掖二中一位年届40的张老师为例,他担任高三3个班数学课,每周18节,还任班主任、年级备课组长。这样工作量的老师在这三个学校不在少数。同时由于当地经济条件与我们相对较好,加之学校收费也较高,繁重的工作也给老师们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
五、实行公寓化管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长。三个学校的绝大部分学生吃住都在学校,属于半封闭管理,学生宿舍每间住8-10人,床单被套统一,室内整洁。特别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民勤一中四中晚自习延迟到11:20,学生11:40才开始入睡,早上6:20自习。
六、注重教师发展。以民勤四中为例,他们连续多年进行青年教师专业测试、开展“模式课评优”“同课异构”活动,通过“教学基本功竞赛”“拜师结对”“名师共享”“集体备课”等多种形式促使青年教师苦练本领。三个学校都非常重视搭建教学与科研平台,为每个一线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
七、办特色班,彰显学校个性。张掖二中的样板班、培优班,民勤一中的宏志班,民勤四中的新华珍珠班,各有特色,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