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晓东 来源:转载
发布/更新时间:2018-12-29 09:42:13
历史河床淘金者
为了考察长城,孙益民曾付出了巨大艰辛。临洮的每一个僻壤村寨、每一处沟壑山梁,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多少次,他饥肠辘辘,仍不停地奔波;多少次,他腰酸腿疼,仍在不懈探寻。在年复一年的艰难跋涉中,孙益民又有一个意外的收获,各种历史文物收藏日渐丰盛,尤其是彩陶、秦砖秦瓦、古币等收藏取得了显赫成果。
置身他家的客厅,可以看到形状、色泽各具特色的陶罐。那马家窑文化的双耳彩陶盆,人头罐,单耳罐,双耳、单耳、无耳的三脚陶鬲(lì音“厉”,指鼎一类的东西),由小到大宝塔状套叠的马鞍形双耳陶罐,齐家文化的单耳带流罐,辛甸文化的彩陶瓮,还有那石刀、石斧、石凿、骨质箭簇等,都是公元前3000多年至公元前1000多年的物品。目睹触摸之间,不仅使人大开眼界,并且令人思绪随之神驰千年,目极八荒,新石器时期人类刀耕火种、飞矢逐鹿的生活场景,会像电影镜头那样组接起来。
文物作为凝固的历史,作为真实的存在,胜于“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那种思古睹月伤怀的感叹。作为经历大跃进年代、闹自然灾害的日子以及轰轰烈烈“文革”的孙益民,在那砸古陶听爆响和围观的人齐声哄笑的情形下,收藏古物是被认为“痴愚”的行为。如果没有执著的事业感,没有那种质朴的发自内心的“人活一世,应给国家社会人民留下些什么”的愿望,是难以想象他会在考古收藏事业里不懈追求的。
当看着孙益民的藏品,你会不由地循着历史记年表往下排列,他藏有灰色陶制的战国筒瓦,秦朝的板瓦和黑色的秦砖、秦罐、秦箭簇,汉代光明镜,唐代莲花瓦当、水壶,北宋碗等。
孙益民现在是甘肃省钱币学会会员、定西市钱币研究会理事。在钱币收藏方面,至和重宝铁钱这一种类,据说他的收藏是全国之最。他收藏的汉代五株郡国钱范,目前在国内独一无二。他存有的元丰通宝背“铜”这枚铁钱已收载在《简明钱币辞典》里,目前尚属孤品。
在他藏有的1600多枚唐代的钱币中,有少见的铅、锡制的开元通宝。据估算,他收藏的历代钱币有2万多枚、100多公斤,透过一枚枚古代钱币,人们可以窥探出临洮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演变发展的一斑。
一般人们认为,搞收藏的人是比较精明的。但多年相知孙益民的人,对他的评价却是质朴厚道。孙益民至今还保持着农村的简朴生活习惯,生活上没有过高的要求,经济上无奢望。
当年,中、日合作分别拍摄大型电视系列片《望长城》和《万里长城》时,日本导演在拍摄了他收藏的珍贵文物——秦长城遗址出土的将军铠甲片(系目前国内独一无二的藏品)、秦箭簇、秦斧、秦剑、秦瓦当等后,按常规要付他一笔数目可观的拍摄费,他当场表态说:你们为宣传长城不远万里前来临洮,这钱我不能收„„对方惊讶地讲:还有不爱钱的人!遂感动地将随身携带的一个复写板赠送给他,作为留念。
为挖掘地方史料尽智尽心
作为县政协文史委员,他充分发挥自己数十年来考古研究和一辈子当地理教师的优势,努力撰写高质量的文史资料,积极服务于县委、县政府“文化兴县”和“商旅活县”战略的实施。他撰写的《半山文化女神图的出土与古天文学的萌芽》、《临洮出土的郡国五铢铜范》、《洮河流珠的成因》、《临洮远古文化探源》等文史资料刊发后,受到有关方面和读者的一致好评。为此,他多次被县政协评为先进文史工作者。2014年6月,他被定西市文史研究会聘为文史研究员。
孙益民说:临洮历史古遗址很多,尤其是反映远古文化、长城文化、洮河文化、军事文化等的遗址,值得深入研究,以便挖掘出对实施“文化兴县”战略和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大有裨益的史料。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0年夏天,他为了写好《临洮远古文化探源》一文,不管年事已高,带上县政协开的介绍信,独自一人搭乘班车去玉井镇调查周王朝姬姓后裔的情况;他还亲赴冶力关现场察看传说中的瑶池和“女娲补天”的场所。前几年,为弄清楚古代军事城堡遗址,他跑遍了临洮的山山水水。他先后发现和确认了临洮堡、通谷堡、武阶城、安故城的具体位置,纠正了史书上的错误记载。另外,他还在县境内南部发现了两处秦代军事堡子遗址。
80年前,还是婴儿的孙益民被人像发现沙滩上的金子一样,从被埋着的砂子里扒了出来,拣回一条命。如今,在考古收藏的事业里,孙益民锲而不舍、苦苦求索的精神和毅力,就像他的藏品,虽然默默无言,却是历史长河里闪亮的金子。
上一页 [1] [2]
[本日:1 本周:2 本月:15 总数:2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