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资料:中国教科院深度调查:30年3300多高考状元,无一成为“行业领袖”
·下一篇资料:2019年渭源县中考填报志愿指导
衡水中学反叛者真实口述 | “考上北大,我依然不能原谅我的母校”作者:王露晓、张紫璇 来源:搜狐》教育 【本文出处:http://www.sohu.com/a/290026350_679275】 “进清华,和主席总理称兄道弟!” 这是每年中国考上北大清华人数最多的中学,碾压一众北京重点高中,素来以铁腕著称。 超高的升学率吸引家长把孩子送往这座高考工厂,但泯灭个性的管理制度也给学生带来不可磨灭的阴影。 当我们走进学生真实的内心,会发现他们建立了一套对抗环境的生存策略。 本文作者王露晓、张紫璇,曾为衡水中学学生,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01:不吃蛋糕的人 在衡水中学,激励学生的方式五花八门。 林禾青高三那年,一次月考过后,学校组织了一个活动: 本次月考前30名的同学,和下次月考想考进前30名的同学,被集合进同一间教室。考了前30名的人吃蛋糕,其他人看着他们吃蛋糕。 林禾青考进了前30名,是可以享用蛋糕的人。但她没去。 我认为这样的激励方式对我没有意义。 她一本正经地回答老师的询问。 在整齐划一的强压教育下,林禾青试图保持某种清醒。 凌晨五点五十,学生们已经集合完毕,迎着晨曦进行操前晨读。 这所全国知名的中学以铁腕著称,它是应试教育体制下诞生的超级学校。 一方面以极高的升学率为人熟知,许多家长挤破头想要把孩子送进这里;另一方面它以整齐划一、泯灭个性的管理方式强压十几岁的少年人,给不少人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 每周日一次的班会,和誓师大会、月度总结颁奖大会、班级挑战大会一起,组成了衡水中学的精神方阵。 “我傲立九天之上,恨不能万世为王”; “进清华,和主席总理称兄道弟;入北大,与大家巨匠论道谈经”; “两眼一睁,开始竞争”; 以及更为打动少年人的关键词“青春”、“梦想”、“奋斗”、“热血”,这些豪气冲天的口号飘荡在大会之上,又在高声演说中注射进学生的大脑。 在这些统一思想、鼓舞士气的活动面前,甚至学习也需要让位。 开班会的时候,林禾青把桌子上的书摞得老高,躲在后面学习,努力屏蔽班主任滔滔不绝的激情演说,班主任说: 你就差这一个小时吗?磨刀不误砍柴工! 她也常常怀疑,比如老师在黑板上写的“考个高分报亲恩”,林禾青想了很久,前四个字和后三个字到底有没有关系。 在密不透风的铁幕之下,林禾青理所当然成为一个异数。她至今可以逐一数出自己在三年间留下的“违纪史”。 高一,晚上睡着后翻了个身,被查寝老师看到,扣分,理由是“在床上翻来覆去不睡觉”。 高二,被班主任搜到一本从图书馆借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被没收,超期了三个月没还书,班主任执意不给,还给家长打电话说: 这个孩子有问题,她竟然在看《霍乱时期的爱情》,她是不是想谈恋爱呀! 高三,晚上睡觉时脚抽筋,她坐起来,正好被查寝老师的手电照到,扣分。 高三,午休结束后,拿着一个没吃完的苹果向教室走,被年级部老师抓到,要求拿着苹果拍照留证,到教务处写检查。 有段时间,她总是做梦。梦到老师同学在班上发现了蛛丝马迹,巧克力皮、橘子皮,都说是林禾青吃的,她拼命说“不是我不是我”。 那段时间连续违纪,防不胜防,莫名其妙就被抓,特别崩溃。 离开衡中三年后,她讲起这些故事,像是说着别人的笑话,又像是看到了彼时的自己。嘴角带着一丝苦笑。 除了这些“小事儿”,她还做了一件“大事儿”:逃操半年。 跑操是衡水中学的标志性场景。 每周的开放日,甚至会有人花上两百元的门票,来参观这一人间奇景。 每个班七八十人,排成六列,脚尖贴着脚跟,前胸挨着后背,距离近到鼻息都会打在前面人的脖梗子上。每个班的队伍,挤挤挨挨组装得像一架坦克。 每天跑两圈,每圈喊一次口号。 在那些口号里,出现最多的,是“拼搏”“必胜”“青春”“清北”这类词汇。 有时候,身高一米九的校长张文茂会站在行政楼的高台上,俯视他的“孩子们”,威严的架势如同检阅军队的领袖。 高二夏天,早操刚开跑,林禾青的鞋带开了,后面的人踩住了她的鞋带,她失去平衡,向前扑倒,其他人的步伐跟着乱了,踢踩磕碰,最终大片倾倒,林禾青被压在最下面,还有一个同学露着的胳膊上擦破了好大一片。 两个星期内,她以同样的方式摔倒两次,她说: 我不敢跑操,特别害怕,一跑操浑身都在发抖。 更令人痛苦的是,夏天跑操后,同学们身上散发着的汗味。 这涉及另一个问题,洗澡。 衡中的澡堂是2011届学生们的集体记忆,所有的女生采访对象聊起衡中的澡堂,都是一边说一边笑,笑得要流出眼泪来。 当时的衡中,每周给一次洗澡时间,吃饭加洗澡,50分钟,珍贵得不可一世。 澡堂没有隔断,因为人多,每次洗澡时间,都是两到五个人围着一个淋浴洗,人挨人人挤人,满目都是白花花的身体,几乎类同于生鲜市场。 出于对跑操的极度恐惧,林禾青想要向老师请长假,老师一句话就把她噎了回去: 就你特殊? 林禾青依旧我行我素。 因为我根本就不相信他说的那些东西。我学习不是因为环境让我学习,是我自己要学习。 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在衡中奇妙的氛围中成为一种难得的清醒觉悟。 2014年,她参加高考,谁也没有料到,她是那一年最大的黑马,她成为了河北省高考状元。 02:执法者毁于执法 她是一个十足的叛逆者。 李翰是林禾青高三时的同学班长,在北京昌平的一家烤鱼店里,他这样评价林禾青。 高三的周测,林禾青情绪不好,作文写了两三行,实在写不下去了,就交了卷。 第二天,李翰宣布:周测名次退步的同学,交份检查。 林禾青没交。 他气冲冲地走到讲台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指着林禾青吼道: 你作文就得了五分,还不交反思? 林禾青回击: 你说的时候我没在,没听到。 那天两人吵得很凶。 三年后,北京大学的学生林禾青和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李翰一块吃饭。 李翰说: 那天说完你,我就后悔了。 林禾青说: 我也是说完你就后悔了。 林禾青早就完全地理解李翰。 衡水中学的压力是层层传导的,李翰的压力来自班主任的要求,李翰既是被管理者,也是执法者。 他勤勤恳恳地帮学校和班主任维持秩序,还为了“心中的正义”,给班上同学告御状。 量化是衡中管理制度的核心。成绩、纪律、卫生、跑操,是量化考核的四大指标,事关班主任的奖金,以及班干部的荣誉。 量化掌握在“年级部”、“小黄帽”和查寝老师手里。 所谓小黄帽,就是戴着黄色棒球帽的年级部学生会成员。 跑操前,跑操时,早饭后,晚饭后,还有把十分钟课间挤压成八分钟的“预备铃”前,他们都在盯着手表计时,拿着纸笔计分。 他们站在教室后门,从窗户往里看,并记下“上课喝牛奶”“上课转笔”“上课扭头笑”这类的违纪事实。为方便记录,每个学生的座位都可以用方位表示,比如“北一后一北二”,就代表北边第一大组最后一排从北数第二个学生。不久,班主任就会找那个同学兴师问罪。 高三,一次跑完课间操,一个女生“小黄帽”告诉李翰: 你们班队形乱,要扣分。 他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 我一听到乱字,脑袋就像炸了一样。 李翰也做过“小黄帽”,那是高二的时候。用他自己的话说: 是一种投机主义。 “小黄帽”像个护身符,给他带来过不少好处。 比如,假期不用写作业,打通学生会的人际关系,就不用被查。比如,课间操的时候去班里查零食,想查谁查谁,查到了直接自己拿走吃掉。比如,借事翘课,拎着帽子出去溜达溜达。他甚至悟出一个道理: 一旦跻身了权力阶层,你会发现人跟人都是有利益交集的。 回味过去,李翰感到一阵荒诞: 我不认识那时的自己。我现在想想我好搞笑啊。 在衡中时,李翰并不是什么异数,他曾是衡中评价体系中最优秀的那种学生。 从文理分科之后,就做班长,一直做到高考。高三一年,成绩长期保持在文科实验班前五名,这意味着他是个极有希望考上“清北”的学生,是像大熊猫一样的保护动物。 但规矩的守护者也会被规矩所摧毁。 高考前一个月,一个周六的晚上,难得的放松时刻。张家口人李翰离家远没回去,他和朋友从外面带进宿舍一只烧鸡,想在熄灯后,偷偷摸摸地大快朵颐。 一只鸡翅膀还没吃完,年级部老师一脚把门踹开了。 那天,李翰彻夜未眠。他有一种感觉,自己往日磨的薄得不能再薄的刀,一刀劈在了石头上,咯嘣一声,断了。 第二天,他等来了处理结果:回家。 这么严重的处理是出自学校考前抓典型整肃纪律的需要,对他这样的好学生毫不手软,更能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李翰的妈妈从家里赶来接他回张家口。从衡水到张家口火车要走10个小时,因为远,他平时放假都不回家。爸妈开车来接他回家,一趟是四个半小时,来回花费大于1000元。 对父母的歉疚,给他带来了最大的痛苦。他描述回家那几天的感觉: 如同万箭穿心,很复杂,后悔,愧疚,愤怒,委屈…… 这件事情对他的打击之大,直接影响了他高考的发挥。本来对于清华北大胜券在握的李翰,因为高考前的情绪崩塌,最后只考入中国政法大学。 而这一事件留下的阴影仍然笼罩在李翰身上。进入大学之后,他变得内敛,与学院系统保持距离,对“集体”保持高度警惕,学校的组织和活动,能不参与就不参与。 他现在信奉美食,经常一个人下馆子,但就是没有当初那种味道了: 那个鸡是真香。 他笑了一阵,又停住了。 [] ·上一篇资料:中国教科院深度调查:30年3300多高考状元,无一成为“行业领袖” ·下一篇资料:2019年渭源县中考填报志愿指导 |
全站导航
|
站主其人 | 网站帮助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具才苑是一个主要以中小学教师、师范类学生、中老年朋友为主要服务对象,教学资源丰富,兼顾社会关注问题的小型综合网站。具才苑是所有具才软件的首发官方网站,因此在这里下载的具才软件才是最新最可靠的。具才苑资源全部免费下载。因手机浏览者越来越多,本站作了全新改版,力求手机、电脑用户都能使用。如因此给您带来不便,深表歉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