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甘肃省教育厅
发布/更新时间:2021-09-20 07:33:20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深入推进全省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完善普通高中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根据《甘肃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精神,结合全省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实际,对普通高中学生选课走班及相关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统筹实施新课程新教材,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加强选课指导,有序推进走班教学,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遵循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贴近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充分反映学生成长需要,保障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二)规范实施。科学安排学校课程,加强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教学,规范选修课程教学,推动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切实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三)统筹推进。选课走班与新课程实施、新教材使用、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发展指导等紧密结合,协同推进,与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有机衔接,统筹实施。
(四)注重实效。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本地本校教学资源,合理设计选课走班方案,扎实开展教学教研工作,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课程管理
1.做好课程规划。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依据《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甘肃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分类分层统筹设计高中三年的课程,在教学安排上注重课程之间、年级之间的均衡和学科学习的衔接连贯。
2.强化课程建设。结合办学实际,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有效实施国家课程,丰富地方课程,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建立健全具有学校特色、多样化可选择的课程体系,充分满足不同特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3.规范课程管理。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类课程,严格按照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学分要求安排周课时数,加强课程教学,严禁随意压缩必修课程教学时间,确保各类课程实施质量。
(二)加强选课指导
4.保障学生选课权利。普通高中学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课权利,淡化选考组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理性选科,不得强制代替学生或违背学生意愿确定选考科目,也尽量避免出现严重的偏科现象。
5.加强学生选课指导。学校应编制学生选课指南,加强选课指导,完善选课流程。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志向、兴趣、特长、学习优势和职业倾向,充分了解高校专业设置和录取要求,科学合理确定选考科目,减少盲目性和功利性,引导学生学会在教师和家长指导下选择课程、规划人生。
(三)改进班级管理
6.做好选课走班准备。各地各校要依托“甘肃省智慧教育云平台高考综合改革信息管理系统”,做好选课、分班和课程编排等工作。根据选课结果,确定课程安排和走班制度,在校舍数量、师资配备、课程资源、设施设备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确保选课走班顺利进行。
7.加强行政班常规管理。结合高考综合改革要求完善行政班常规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和落实班主任工作职责。充分发挥行政班注重集体、合作交流、统一规范的传统优势,同时积极探索创新班级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能。
8.强化教学班动态管理。结合走班教学特点,建立健全教学班学生考勤、作业、安全、卫生等各项管理制度。探索实施导师制,明确在走班教学模式下学科教师的育人职责,加强教学班课堂教学管理,保证教学班的教育教学活动有序有效开展。探索学生自主管理途径,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四)规范教学工作
9.规范教学组织管理。学校要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健全教学工作管理制度,明确校内各部门工作职责和管理流程,建立行政班和教学班并行的教学组织模式,建立适应走班教学新常态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科学安排教学进度,避免出现“前紧后松”、压缩学习课时、抢赶教学进度等现象,确保教学秩序稳定。
10.加强教学教研工作。全面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健全校本教研制度,落实教研常规要求,抓实专题研讨和集体备课。加强区域内学校间的教研交流协作。支持教师进行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探索。
11.规范教学评价管理。各校要积极探索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班主任和导师负责制并举、学科学业评价与学生综合素质并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的评价管理机制。充分认识综合素质评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真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分认定,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可信。各地要指导学校加强走班教学质量监测研究,探索走班教学质量监测的科学方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选课走班是适应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拓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办学模式的多样化的重要举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定期对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实施、选课走班、教学教研管理等情况进行检查。市县教育部门要加强统筹指导,对高中学校选课走班方案和具体配套制度逐一论证、核准,确保选课走班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确保高考改革要求和国家课程方案得到全面落实。要加强对高中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检查监督,推动学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各校要建立选课走班组织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合理配置资源,确保选课走班规范有序、科学有效运行。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各地要通过动态管理、结构调整、县域统筹等措施,确保师资力量满足新课程实施和高考改革需要。要落实城乡统一的编制标准,加快建立适应选课走班需要的师资配备机制,为学校配齐配足学科教师。各地各校要加强教师培训,重点提升教师新课程实施、学生发展指导和走班教学管理能力。要合理安排教师教学任务和工作量,探索适应改革需求的教师管理评价制度,科学制定教师绩效标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改善办学条件。各地要积极优化普通高中布局,完善学校建设规划,优化校舍功能,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资源。要积极添置教育教学设施,保证选课走班等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要完善普通高中经费投入机制,落实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供保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社团活动室等,推进数字校园建设。
(四)加强宣传引导。各地各校要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有利于新课程新高考实施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加强政策解读和正面宣传,提高教师、学生、家长对选课走班教学的认识,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引导社会各界广泛理解与支持。
甘肃省教育厅
202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