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更新时间:2006-07-06 10:26:38

执教教师:深圳市南山区留仙小学 林莲芳
指导评析:深圳市南山区留仙小学 魏清华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二单元P29、P30“走进大自然”
【教学目标】
1、能用所学知识(大数、线与角)描述生活环境和设计生活环境。
2、感受生活中较大的数以及线与角的知识的运用,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能用大数描述生活环境,会用线与角的知识设计生活环境。
【教具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调查并用大数描述自己身边的事物;画笔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一、 秋游引入,激发兴趣
1. 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创设秋游的情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
2. 课件进入秋游目的地――青少年校外活动营,感受宽阔且美丽的活动营。
3. 引入活动――今天活动营里有竞赛活动,我们也一起去参与吧。
二、 活动一:竞选最佳小导游
教师用课件出示P29的活动营介绍图,其中数据列在旁边。
请学生根据数据介绍青少年校外活动营,评出最佳小导游。教师可结合学生的介绍进行提问和指导:
1. 你是怎样熟练的读写这些大数的?(指导学生说应该先分级,再读写;读写时还要注意哪些零要读,哪些零不读。)
2. 三百多万平方米的面积有多大?相当于几个我们的学校?几个教室?(学生没学过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没法算,但老师可以指导学生用乘法估算一下,一间教室是50平方米,那10000间教室才50’0000平方米,也就是约要60000间教室才有300’0000平方米。同样的,让学生拿所熟悉的更大面积的地方和这比较,使学生对这个百万的大数有更深刻的体会。)
3. 这里的花草树木多吗?你能描述一下吗?把学校后山的荔枝树林的树和这里的比较一下。
三、 活动二:比一比,看谁发现得最多
比赛说明:活动营的很多建设都隐藏着我们的数学知识,看谁能在活动营里发现得最多。
让学生自己观察课本P29-30的图,找出学过的数学知识。教师可适当引导:
1. 你发现这里的小桥、小路还有房子等等与我们刚学的什么数学知识有关?(复习线的内容)
2.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说你发现的图中的平行线段、垂直线段以及角的知识等
四、 活动三:竞选最佳设计师
比赛说明:这是一项合作项目,发挥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智慧的力量,看那组同学最快最好的完成下面的三项设计任务。时间限制是8分钟。
1. 直接在课本(P29)上给房子设计门窗。
2. 给小房子设计一条到A点的最短的路。
3. 装饰“地球村”的房子(P30),并思考回答书上的题问。
活动完毕,集体交流,介绍画法。(巩固平行线和垂线的画法)投影学生所画,并让学生介绍画法。
汇报“装饰房子”这活动时,鼓励学生多提问题,解决问题时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法。
评选出最佳设计小组,每位组员分别获得最佳设计师的称号。
五、 谁的收获最多?
通过今天的秋游活动,同学们有些什么收获?这些数学知识都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除了这些知识,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与我们的数学知识息息相关的事情,希望同学们以后多观察、多发现,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综合应用活动课,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生活中的大数以及线与角的知识于实际生活中,描述生活情景、设计生活环境。本节课提供了模拟生活情景――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让学生在情景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我觉得上这节课的关键是要懂得放手,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描述、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方法、放手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见解。老师要懂得为各层次的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因为本节课重在学生的体验和参与,这份体验和参与的激情将是学生喜欢数学的源泉。
遗憾之处是,所提供的模拟生活情景要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学生的体验会更深刻。
【专家评析】
这节课,通过“走进大自然”这一情景,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生活的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数感的培养,读、写数,线的认识,垂直与平行等。并且这些知识不是单调的呈现,而是融入我们美丽的大自然中,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学习,学会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林老师充分挖掘教材,打破传统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模式,淡化学科边沿,注重了课程整合,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数学。在整个数学教学中,教师始终以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整个活动,当学生在观察图片出现思路不清晰的时候,教师能够很好的捉住契机及时给予引导,让学生进行有序观察;当学生回答问题争先恐后出现混乱状况时,教师立即出面进行有序组织,给每个学生创设表达意见的机会。本节课教书十分关注学生的参与热情,想尽办法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时时体会“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处处渗透新课改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