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启胜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更新时间:2021-09-01 15:50:39
(接上页)

首阳山,不大的一点山。
但却是一个符号,代表着中华文明丰富内涵中——做强者时应有的谦让,成弱者时不屈的节操——“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发端。
伯夷和叔齐,弟兄两个,是如今的河南人,商周交替时,生在位于如今河南的苦竹国。
苦竹国,估计不大。
但国再小,那也是两个王子。
为了辞让王位,不知为什么一直跑到渭水之源,难道是为证明“人往高处走”的格言?

首阳山下,据说就埋着因“不食周粟”而饿死的这弟兄俩。

首阳山边,那是苍翠的莲峰山,形如高洁的莲花,陪伴弟兄俩,已有数千年。
他俩从河南,到潼关,没有劝得住,周武王去攻打暴虐无道的殷纣王。
于是发起飙来,一路狂奔到渭源,硬是饿死在了首阳山。
这一死,让国人记住,得势时,王位可让,称为谦——六十四卦中称“谦”;失势时,以死明志,决不屈服。
这一死,当年林则徐贬谪新疆途中,还要绕道渭源,拜祭一番,墨宝至今还在灞陵桥上。

后来,左宗棠筹边途经甘肃,也派大员前来,将碑文留在坟墓前——就是小巧玲珑,袖珍景点的首阳山。
神游渭河之源,你看到的是渭源风景的秀气,感受到的是山河固有风骨的灵气。
借着山河灵秀,走出历史的画卷,走进景区,直观感受渭河之源的风景——风景如烟。
渭河源头的风景,不只是地上的清流、清泉、和青草;也不只是千沟万壑中的松林。
还有仙境——就是绕着山头,变幻莫测的云雾缥缈。
“除却巫山不是云”。望着云遮雾罩中的山峰,我想,太白山周边的云,实在不应被“除却”。
有了彩云为背景,莲峰山的莲瓣,如同生于绿色的湖泊中,随风摇曳。圣洁中,有几份婀娜多姿的亲切,似乎天堂就在人间。

张家界景区的门上有一幅对联,可以借来形容渭河东源的美景。
“三千奇峰,始得正觉常步云;八百秀水,为成大道齐奔海。”
渭源奇峰没有三千,仅有的十几座,也在云中常踱步。
小溪汇聚,唯有一条渭河,万古向东,向往着同一个大海,承载的文明,甚至超过“秀水八百”。
渭源这一方水土,也养育了一方纯朴的民风。
说纯朴,随便翻一下《渭源文史资料》,其中人物或多或少,都带有当年伯夷和叔齐的古风,那就是坚持真理,不愿屈从。
神游渭河之源,最后要落脚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上。
半个县域内,茂盛的庄稼,红艳艳的万寿菊,艺术品般地镶嵌在森林边上,构成了另外一种风景。这种风景,在其他著名的景区也罕见。
山林中的野百合,与人工种植药材的花朵相争艳,用她那顽强的美丽告诉世人——野百合,也有春天!
多少代人,居然没有在贪心的驱使下,为拓展田地而毁坏森林——我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做到的——犹其是在有人因贪欲还在破坏自然的今天。
渭水之源,最宜神游。
神游当然是置身于风景之中,山水之间,让山水之气透进心田。
神游才是真正的回归自然。

2021年8月三游渭源,记其所感。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