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布衣粗食 来源:转载
发布/更新时间:2023-05-10 11:16:20
久困职场中,复做自由人。
有一位老师,在退休的时候,说:“大家想我了,就去老年大学找我。虽然我六十岁了,但我是哪里最年轻的仔。”
刚刚退休时,很多人豪情万丈,认为自己真的“老当益壮”。不仅追求诗和远方,还能够给身边的人,当导师。
当我们退休十年了,年纪到了七十岁左右,再回头看走过的路,就会发现,以下三个真相。和之前的状况,大不一样。

01
第一个真相:再去原单位,你就像一个无根的“游子”
贺知章在职场混了几十年,很多时间在京城混。他年迈时,主动要求回老家养老。
回乡路上,贺知章想,一定会有很多父老乡亲欢迎自己,也有热情的鸡鸭鹅在助兴,吹着故乡的山风,可以闻到甜甜的味道。
到村口一看,一切都是陌生的样子。有孩子笑:“哪里来了一个老爷爷?”
狗也把他当成陌生人,警惕地叫着,阻止他进村。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样的诗句,同样可以形容你去原单位的状态。
我的一个熟人,因为退休金上调的问题,需要原单位盖一个公章。
他走到门口,门卫就拦住了。需要他出示身份证,进行登记。还要他说出来,到底找谁办事。
他说了七八个老同事的名字,门卫回复一句:“不认得。”
好说歹说,到了单位办公室。负责盖章的小伙子,热情地倒了一杯水,接着摇摇头:“我不认得你,不能随便盖章。去找一个认得你的人吧。”
找了半天,单位里都是“陌生人”。不得已,他只能说:“看看我的档案,就知道了。档案上有我的照片。”
小伙子说:“单位经过几次合并,档案已经移交了......”
你把单位当家庭,单位把你当“外人”。你和亲戚朋友交谈的时候,常常提到单位的名字,以单位为骄傲,可是你老了,却变成了单位里的“游客”。
非必要,不去原单位,否则你会失望的。正所谓,相见不如怀念。

02
第二个真相:再见老同事,你就像在和“陌生人”打交道
为了便于联系,我们有了微信,还有了电话本。
可是,退休之后,你有几次主动联系老同事呢?也许,老同事家有红白喜事,会想到你。比方说,儿子结婚,孙子考大学,老人过生日。
也有一些人,舍不得和老同事分离,会常常组织聚会。也有一些老同事,一起去钓鱼、旅游,好不热闹。
“天下无不散的筵席”,你想尽办法留住过去的情分,到头来还是要弄丢。
几年前,我在一家外贸公司上班。公司里的员工,多半来自外地。有湖南人、河南人、广东人等。
总有一些员工,退休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公司附近的房子卖了,然后回老家去住;或者随儿女去漂泊。
再次和老同事见面,只能是“遥遥无期”。
最可悲的是,有的人,退休之后,就患病了,再也见不到了;也有一些老人,记忆退化,根本就记不住以前的情分了。
我的五舅舅,在七十二岁的时候,接到老同事的电话,说是要请他去喝满月酒。
舅舅张口问:“你是谁啊?我听声音,还真的搞不清。”
虽然舅舅说了真话,但是对方肯定会尴尬。连名字都想不起了,还谈什么交情,还有必要礼尚往来吗?
从退休第一天开始,我们的圈子就在缩小。不管你多喜欢凑热闹,也无法把过去的人,都放在身边。
聪明的人,主动和老同事断联。在职场的时候,大家勾心斗角,够累了;退休了,就别谈什么“朋友情”了。

03
第三个真相:和儿孙相处,你的职场观念“格格不入”
看过这样一段话:“70后的人,因为父母不舒服了,去请假;80后的人,因为孩子不舒服了,要请假;90后的人,因为自己不舒服了,要请假;00后的人,因为看老板不舒服,放了长假。”
可见一斑,三年一代沟,十年三代沟。你真的要收起“老一套”。
很多老人,习惯了说:“想当年,我在单位上,如何......”
可是老人并没有搞懂,生于不同年代的人,对职场的观念是不同的,在职场的机遇也不同。处事的态度,就千差万别了。
不要总是去指导晚辈的工作,而是要给他们点赞,并且常常向他们请教。把儿孙当成老师,老人才会进步,并且得到儿孙的尊重。
想要家庭幸福,每一代人都要找到定位,分工协作。老年人应该力所能及地帮忙做饭,接送孙子,或者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主持一次饭局。如果儿女不要你帮忙,就安心做自己。

04
作为退休的人,七八十岁的时候,应该淡忘职场,做最普通的老人
人生起起落落,在高处的时候,要谦卑,避免摔得狠;在低处的时候,要乐观,慢慢往上走;在走平路的时候,要舒坦,别自讨苦吃。
年纪大了,在家是德高望重的人,因此要虚心学习;在单位来说,是低处的人,因此要心性乐观;在社会来说,和谁都平起平坐。
把握了内心的平衡,退休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幸福,心眼顺了,一切都顺了。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老者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