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理阿三妹 来源:转载
发布/更新时间:2023-10-21 09:22:58

如果我老了,最后只剩下一个人,我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1,我会竭尽全力寻找伴侣。
生命如花,而爱是花的蜜。没有了爱,生活将毫无生气,生命失去了至少一半以上的乐趣。
人毕竟是群居动物,千万别笑话老年人对爱情的追求,人在任何年龄都需要爱和陪伴,我将终身寻找爱和陪伴。
最好的结果是找到灵魂伴侣,其次是找个搭伴过日子的,再不济就找个红尘知己,可以相互温暖。
枕头上,两个头总比一个头好,自摸寂寞,相互抚摸才温暖。
2,我不会选择和儿女住在一起。
我有一个儿子,现在的社会,孝顺的儿媳己属凤毛麟角。不论年轻时多么帅气漂亮的人,到老了都很难看,都很埋汰。
我不希望自己最后的尊严,坍塌在自己最爱的儿子面前,更不想遭到儿媳的嫌弃。
退一万步说,就算是自己前世积德今世享,遇到孝顺的儿子儿媳,我也不愿意与他们同住,我不想让我的最后压垮他们。
我会把现在的大房子卖掉,到儿子所住的小区里,买一套60平方的小房子,小房子打扫起来相对轻松些,与儿子家保持一碗汤的距离,这样两代人既可以互不干扰,也可以相互帮衬。
3,我绝对不会去养老院。
养老院那种环境,想想都令人窒息,周围全是日薄西山、暮气沉沉的老年人,没有孩子笑闹的声音,没有年轻人的身影,没有一点人间烟火气。
也没有自由,人没有了自由,则没有了生命的意义。
养老院虐不虐待老人我不知道,我敢肯定的是,没有人看到哪个老人哭着喊着要去养老院的,也没有哪个老人哭着喊着热爱养老院的。
我觉得去养老院的人都是走投无路后的无奈选择,是久病床前无孝子的真实体现而已。
自己的儿女都做不到的事情,还指望养老院里拿那点工资的人,会有爱心无微不至的照顾爱护你,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4,我不会伸手向儿女要钱,不指望他们经常陪伴我,也不要他们的回报。
虽然法律规定,子女有赡养陪伴父母的义务,但我们必须知道,儿女赚钱也不容易,他们生活的压力也很大。
他们有自己的家庭、儿女、工作等一大堆焦头烂额的事,我们要理解他们。
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在能挣钱的时候多积攒几个钱,无论有多难,尽量自己照顾自己,自己指望自己,别给儿女添麻烦。
让他们放心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父母对儿女的爱和付出是心甘情愿的,是不求回报的。
5,我打算请保姆。
我现在有70万存款,每月7500元的退休金。
我打算在这黄金十年,尽量存够100万,到时候,每个月用退休金和存款利息足够我生活了。
生活能自理的时候尽量自己照顾自己,等到力不从心的时候,让儿子给自己请一个好点的保姆。
在家里装上24小时的监控器,这样保姆兴许会看在钱和有儿女威慑的情况下对你好点。
6,假如身体还健康,体力还好,可以选择短时间的旅居生活。
比如夏天大理,冬天三亚,欣赏美景,品尝美食,体验不同的生活,不枉此生。
7,选择慢生活。
包括起床慢、运动慢、说话慢、性子慢、慢慢的休养生息,争取有质量的多活几年。
8,不再参与任何投资,不借给任何人钱,也不向任何人借钱。
9,深度培养一种或多种爱好。
我一生爱好唱歌和看书、背诵古诗词,这些爱好我会一直坚持下去。欣赏音乐和看书,能使我静下心来,也充实了我的生活。
10,定期体检,小病去看医生,大病自我了断,我一定会毫不忌讳,事先就立下书面遗嘱。
我很佩服北京301医院的叶惠芳教授,她活了101岁。
在生命的最后,她是坚持按她事先立下的遗嘱执行的:重病不治疗,不抢救,不占用宝贵的医疗资源,顺其自然,静静的呆在家中,走完了她精彩的一生。
我崇尚她这样的人格魅力,但愿自己和她一样,有视死如归的勇气,平静安详的与世界告别,给自己的一生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11,不买墓地,既浪费钱又浪费资源;不办丧事,不需要通知亲戚朋友,去搞那些没有意义的仪式感。
生前不想给任何人添麻烦,死后更不想麻烦任何人。
12,不要给我穿那种所谓的寿服,太丑陋太恐怖,一点美感都没有,就穿我平时喜欢的那种软糯柔和的衣服就好。
我一生爱美,我想在最后,给亲人们留下一个温暖慈祥的样子,不想给他们留下滑稽或者恐怖的印象。
13,等我走了,孩子们也没必要哭。
正如史铁生所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我只是完成了任何一个生物都要经历的生命轮回。
要知道,真正的怀念是在心里,而不是在形式。只要孩子们心中有我,这一辈子就值。
14,不要把我埋在地下,也不要把我装在盒子里。
就把我撒在故乡的山坡上,我是从故乡的小山村走出来的,故乡的山坡上,曾留下我放牛、割草、砍柴的足印,我想长眠在那里。
如果孩子们想我了,就去山坡上走走,如果听到远方飘来的山歌,那就是我。
听起来或许有些无奈和心酸,每个人的晚年,注定都是一场凄风苦雨,既然别无选择,我们只能拿出全部勇气,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