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记者 甘俊仁 实习生 蒋同彤 来源:爱渭源
发布/更新时间:2020-08-25 09:54:48

杨映映,北京中医药大学在读医学博士。自幼在浓厚的中国经典文化氛围中成长,上大学期间熟读《伤寒论》等中医经典,具有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而且在西医内科领域掌握了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胸腔穿刺、腹腔穿刺、骨髓穿刺等诊疗技术。
今年新春伊始至今的8个多月时间里,寒假返乡的医学博士杨映映积极参与家乡疫情防控,期间他把娴熟过硬的中西医理论和诊疗技术,通过居家义诊、在我县两家县级医院坐诊的举措,直接为家乡和毗邻市州县区的2万余名城乡群众健康服务。
【渭源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李耀武:县人民医院特邀请渭源籍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在读博士杨映映来医院坐诊,自7月28号发放聘书以来,杨映映大夫不辞辛劳,共诊治病人是400余人次,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下一步,杨映映大夫还将继续开展坐诊以及学术讲座,为我院中医学科发展注入活力。
】
8月20日下午,记者在县人民医院中医科见到了第三次来院坐诊的杨映映博士,面对每一位患者,从问诊、把脉、药方、饮食、起居等细微环节,话语随和谦逊,处处亲切暖人。
【渭源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医师赵海琴:这次非常荣幸,杨博士在我们县医院中医科坐诊。通过这次近距离的跟杨博士工作上的接触,我也学到了特别多的知识,杨博士对待每个病人都非常和蔼,在疾病的治疗上,对每个病人通过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包括一些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我觉得在杨博士这里看到了特别多的案例,也给我们年轻的中医人,做出了一个特别好的榜样。】
【岷县患者:我是经朋友介绍、多方打听,从岷县坐车,转了两个多小时的车,都这里来看病的。这个专家我是久闻大名,第一次来看的相当好。
记者了解到,杨映映在回到老家的前两个多月时间里,一边积极支持当地的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同时为慕名到家的八方乡邻义诊查病。刚开始每天不下十几个人,后来到了每天七八十人。】
【杨映映:自从今年1月份放寒假以来,由于疫情的原因,未能按时返回学校。在这期间呢,我就开始利用这个机会,用自己的所学为家乡人民服务。】
渭源县会川罗家磨村有个博士生大夫在家给群众义诊的好消息不胫而走,传到了定西六县一区,传到了甘南等市州县区,随之上门求医的人越来越多,好长一段日子里,院内院外近乎都是排队待诊的病人。
【杨映映:我们的县、镇、医院的领导对我的工作非常的支持,把我特聘到渭源县人民医院和渭源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在这两家的正规场地开始坐诊,为我们这边的父老乡亲开始看病服务。】
不论是前三、四个月在会川罗家磨村的家里,为慕名上门求医的八方群众诊疗疾病,还是从5月份开始相继在县人民医院、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坐诊的日子,杨映映和助手着实忙的不可开交。
【渭源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护士刘萍玉:每次病人都
200多个,杨博士让我叫号的时候,把老年人、小孩、病情比较严重的优先叫,每次从早上8点来,到工作结束就到晚上9点多。】
杨映映应县中西医结合医院邀请,相继4次在该院开展坐诊36天,仅挂号接受诊疗服务的城乡群众达到4000多人,期间还为没有挂号的群众,提供最大限度的义诊服务。
【杨映映:自从进入医院开始出诊以后,看病的人数就更多了,没有一天少于100人的。我和我的同事们还有帮忙的朋友们
,一次看了二百二十人。看病人数最多的一天,从早上的八点一直看到了晚上的十一点半。】
记者在和杨映映的交谈中得知,他从小在父亲的要求和教导中,熟背了四书还有《道德经》等国学经典,这些国学经典对他学医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杨映映:在我毕业以后,我会尽我所学,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我们当地的县人民医院还有中西医结合医院,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尽自己所学,服务家乡,服务家乡的父老乡亲。】
编后
唐朝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对大医精诚做了详尽的诠释。所谓大医精诚,第一是精,亦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第二是诚,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渭源籍在读医学博士杨映映,自幼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直至后来中学乃至大学时期,在潜心研读祖国中医学的求学历程中,尤其是今年全民同心预防新冠疫情的斗争中,利用假期返乡的宝贵时间,以自己的纯朴之举,在假期时间投身城乡群众健康服务,践行着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