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记者:甘俊仁 实习生:卜倩 来源:爱渭源
发布/更新时间:2023-04-24 18:08:11

漆生权,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甘肃省先进工作者奖章获得者、定西市中医药工作专家组专家、定西市十大名中医、市县拔尖人才、渭源县中医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三十多年来,他潜心传承国粹中医,以独到的中医诊疗医术呵护百姓健康,被誉为全县卫生医疗一线的“孺子牛”。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中医医疗专业的漆生权,义无反顾回到家乡渭源。三十多年来,他先后在路园镇卫生院、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的门诊从事中医临床辨症兼西医诊疗工作。从医过程中,漆生权发现,由于地域和自然条件,患支气管哮喘、肺心病、肺气肿等疑难杂症的患者相对较多。他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一年复一年,漆生权潜心归纳梳理出为不同病患把脉听诊所开的用药处方,通过研究相关中医学文献及临床实践,反复琢磨探索,终于形成了对症肺部疾病共性的基本用药处方,在2022年4月完成渭源县中医医院首个院内制剂——“平喘培元固本丸”的研发。
漆生权说:“我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了平喘培元固本方、疏肝利气降糖方、健脾益气方、温阳补肾利湿方等,疗效显著,并且平喘培元固本方已申报科技成果,近期投入临床使用,填补了我县中医医院无院内研发制剂的空白。”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漆生权对脾胃病、肾病、肝胆疾病的诊治有独特的方法,年均诊治病人1.2万余人次,诊断符合率95%以上,治愈率85%以上,先后在国家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2篇,县级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参编《中医学》论著1部,获第四届全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
渭源县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张继红说:“他不但医疗水平精湛,而且医德高尚,他是我县卫生系统的第一个正高级主任医师,在多年的工作中,他不但为广大患者解除了身体的痛苦,而且把他从事工作多年总结的经验传授给年轻的大夫,我们从他诊疗病人和言传身教中学到许多医疗知识,他为呵护全县人民健康切实做出了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贡献。”
在担任渭源县中医医院副院长期间,漆生权致力于中医专科联盟和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建设,助推针灸科、康复科、儿科创建市级医疗重点学科,力求打造出特色突出、具有辐射带动效应的中医特色专科,切实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三年间,漆生权坐镇一线指挥,践行中医诊疗担当,发挥县中医医院优势,积极参与制定本地区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中医诊疗方案。
多年来,漆生权不断探索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和中医药人才培养创新模式,2022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定为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目前,工作室包括中医针灸推拿等高中初级职称医师、医生18人。
渭源县中医医院儿科主任蔡海鹏说:“漆生权老师常说,只有扎实的理论支持,才能在临床工作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很欣慰能成为他的学术继承人之一,他将他三十多年的临床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我们。今后,我将传承他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为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漆生权在担任民盟渭源县支部第七届主委期间,常带领县中医医院医务人员参加“三下乡”服务,为偏远山区群众送去医疗服务,为家庭困难患者垫付医药费。用他的话来说,医生的天职就是为患者送去健康。
渭源县中医医院副院长张喜春说:“漆生权扎根中医事业三十余年,总结多年临床经验,研制出我院院内制剂平喘培元固本丸,在县中医院临床应用疗效显著,漆生权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积极培养中医药人才,为我院中医药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结合我县道地药材‘廉简效验’的特点,将祖国医学继续发扬光大,更好地为全县人民健康服务。”
三十多年来,漆生权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和一句句贴心幽默的暖心交流,让患者舒心又放心,也赢得了病人的赞誉和信任。
漆生权说:“工作得到省市县各级部门的肯定,我将不忘初心、守正创新,为全县中医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