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具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更新时间:2016-01-07 14:52:17
数学高考复习教学的若干思考
陈具才
知网收录:

(注:此文是1997年定西地区高中教育研讨会上的发言稿,后经修改后作为全国第二届数学教研成果交流会材料,笔者以“中心发言人”的身份在大会上进行了宣讲。随后发表于《数学教学研究》1997年第6期,并被中国人民大学资料中心《中学数学教学》1998年第2期转载。)

近十年来,我一直从事高三数学教学工作。饱尝了为师之艰辛,也享受了收获之甘甜。所教学生的高考数学成绩一直在全区名列前茅,并屡获第一。这里谈谈我对数学高考复习教学一些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一、为师者必备的两种精神
1.兢兢业业,无私奉献
在这里,我只引用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一席话:“人要获得精神的自由,获得灵魂的幸福,要紧的是要有一颗敬业、乐业的心。”“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面对喧嚣的诱惑,只有守住心灵的一片宁静,不断培植‘育人为乐’的心灵之树,才会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育人为乐’的心灵之树常青,便能够苦中求乐,便会觉得备课很快乐,写板书很快乐,讲课很快乐,批改作业很快乐,帮助后进生进步很快乐,搞科研很快乐,写论文很快乐。由此,就一定能够成为对祖国、对人民有较大贡献的教师”。
2.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应当说,高一、高二所学数学知识是零散的,甚至是支离破碎的,学生对教材的知识结构还没有形成有条不紊的、全面系统的认识。高三复习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使学生系统掌握数学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为此,作为教师,首先得认真钻研课本,全面深入地研究教材体系,在更高层次上把握教材。并根据大纲要求,使之形成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例如,线面关系是立体几何的重中之重,但相关定义、定理很多,记忆和检索均不方便。如果不对其脉络体系予以整理,学生在解题时就无所适从。如果引导学生得出如下知识网络结构图(略),将众多的知识点“串”入其中,那么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不但有了更高层次上的总体把握,而且在应用上也更加得心应手了。
看来,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就题讲题,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只能是句空话。作为高三“把关”教师,更要积极进取,深入钻研,不断提高驾驭教材的本领。只有这样,才能高屋建瓴,统揽全局,运用自如。
古人云:“处处留心皆学问。”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时遇到一些新问题,在教学之余也喜欢思考一些数学题。我注意反复琢磨,一旦有所感悟,就及时总结,并将其写成论文或书稿。1988年以来,我在《数学通报》、《数学通讯》、《数学教学研究》等十余家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近40余篇,三篇文章被国内权威刊物转载。有六篇(次)论文获省、地教委或省级以上学术机构的一、二等奖。主编、参编教学用书6部。数学高考问题,我把它们作为中心教研课题,进行全方位的系列化研究。在试题评价、解题研究、复习指导、答卷技巧等方面都有文章发表或获奖,在复习教材的编写方面,出版有《中学数学单元知识与能力自测》(主编)、《1997年高考复习专辑》(《数学教学研究》杂志96年4、5期,组稿人)等资料。今年,在《数学教学研究》编辑部的支持下,我又作为主要组稿人参与组织本省同仁编写适合省情的下年度高三复习用书,我省许多学校的高三教学骨干教师积极参与了撰稿。这对促进我省高三数学教学,扶持一批数学教学的“领头雁”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由于在业务上的不懈努力,我获得了不少荣誉:地级“教坛新秀”、省级“优秀教师”、“地管知识分子拔尖人才”等,名入《中国当代名人辞典》等五部辞书。当然,这些只能说明过去,后当加倍努力,再创新绩。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