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转载
发布/更新时间:2020-12-24 08:45:01

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首要的一环。
很多教师非常重视新课“导入”的改计,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力求使导入自然、合理,符合学生认识结构和心理特征,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处于协调、和谐的状态。
一、导语设计的一般方法
1. 悬念导入法
教师精心设计一个紧扣学生心弦的情境或问题,造成学生渴望的心理状态,使学生欲罢不能,顿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然后自然引出所讲内容。
2. 抒情导入法
开讲前以饱满的激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通过朗读、讲故事等简短形式,先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并将这种情感平稳转移到所讲内容上来。
3. 诱思导入法
这种导入一般采取“设问”的方式,提出疑问,促使学生去思考,探求答案,从而引出所讲内容。
4. 类比导入法
有的新课与己学课内容上有相似之处,可以通过类比的方式,由此及彼,产生迁移,从而引出所讲内容。
5. 励志导入法
讲述古今中外有志之士的成才经历,或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或采用名人轶事、格言、警句等形式导入新课。
6. 目标导入法
其特点是开门见山,点明课题,明确本节的教学目标,然后自然进入“达标”教程。
7.音像导入法
有些课文,用录像、影片、、录音等导入新课,令学生耳目一新,兴趣大增。
8.实例导入法
以学生熟知的生活与实践中的素材作引子,不仅使学生感知书本知识和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兴趣。
9. 提问式导入法
所提问题要紧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要能触发学生的思维,忌搞“是不是”、“对不对”式的简单化提问。
二、提问的方法
1. 引趣法
这种提问目的不在于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而是要通过提问,激起学生对所讲内容的兴趣。
2. 诱发法
通过一个实验,一次演示,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等,阐发一个道理或结论,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3. 发散法
即对于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发问,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4.引申法
设计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按由易到难的原则排列,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破疑明理。
5. 联系法
即用提问方式启发学生,联系已学过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实践经验,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6. 分解法
即采用化整为零、分解难度的办法,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给学生“辅台阶”,便于学生回答。
7. 破题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解读课义的“钥匙”,以课文为突破口,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8. 探究法
根据事情的结果,对事情的原因、经过进行探究性设问,以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