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转载
发布/更新时间:2023-09-14 17:46:12

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既是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研究活动,又是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主要内容。
究竟该怎么做,才能使其效果更优?
一、备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虽然备课所占用的时间较少,但是这项工作是教师最基本的教研工作,也是教师最基本的业务能力,是保障教学质量的根基。
1. 常见的备课误区
一堂好课,一堂成功的课,一定是符合科学原理的课。所以,我们在备课时,一定要借助科学理论的指导,而不要陷入以下误区。
对现成教案的直接“拷贝”
应付检查,搞“形式主义”
借“集体备课”,制作“同构教案”
教案成了搜索网上资源后的“拼盘资料”
老师在备课时,可以赏阅优秀教师的教案,根据班级学情制作符合自己特点及班级情况的教案。这样不仅让自己更加熟悉教材,也有利于自己教学及教研经验的积累。
2. 备课与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备课的主要工作和成果物化经历,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二者关系如下图:
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以及设计过程,大致包括以下几项:
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资源的利用
教学环境的设想
教学方式的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活动的设计
教学评价的设计
3. 改进备课的几个基本视角
让教学重心由“教”向“学”转移
注意“教”与“学”的互动(师生轮读、多项对话、共同演示、小组实验)
“预设”要为“生成”留有余地
4. 有效备课的原则与基础
加强对教材的科学分析
做好对学情的客观分析
认识自我的长处与不足
对教学资源的有效准备
5. 针对教学环节的基本备课要求
制定教学目标
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用好教材、丰富教材)
优化教学过程
巩固练习的设计
加强关于复习课的备课研究
6. 创新备课活动的形式
多媒体的不断普及,掀起了备课的改革浪潮,同时给教师在备课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力,让教学更有成效。
二、说课
说课要求“六说”,即说课标、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训练、说程序。
课标是教学的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结点;教法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而选择的,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训练包括课内的和课外的,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程序则是优化教学过程和优化课堂结构的教学方案。
“六说”构成说课的整体内容,也构成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具体的要求是:
1. 说课标
主要说两点:
(1)所选课题在本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要依据课标所规定的教学原则和要求,在整体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和编写意图的前提下,通过分析新选课题(章、节、课)内容特点,确定其在整体或单元教学中的地位。通过分析新旧知识的联系,确定其在整体或单元教学中的作用。
(2)根据“地位”和“作用”制定本课题的学习目标,通常从三方面来制定:
A. 思想教育目标
① 思想政治教育——如道德品质教育等。
② 学习品质教育——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毅力、态度、方法、习惯等。
③ 思维品质教育——各学科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特点,需要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B. 知识传授目标
主要指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C. 能力形成目标
记忆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动用什么,评价什么,综合什么,在课标中要有明确的要求。
2. 说教材
主要说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和处理,包括理论上的理解,知识点的解析,重点、难点的确定和解决。
分析教材是常规备课的重点,也是说课的重要内容,但说课更要侧重说明处理教材的理论依据和采用的处理方法,而不对某些具体知识作更多的解释和说明。如语文的解释词义、归纳段意,数理化的概念、定理的解释等。
3. 说学生
主要是分析学情,如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本课题的有利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分别以及学法指导等。
学生情况是教学的重要依据,难点的确定、教法的选择、课堂训练的设计都应根据学情而定。
但这是常规备课中最薄弱的一环。大多数老师习惯于精英教学,喜欢从高点来设计,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如何。
说课,把说学生提出来,就是为了加强教与学的针对性,使老师的每一份努力都能作用在全部学生身上,收获实在的课堂实效。
4. 说教法
主要说明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
问题不在于什么方法最好、什么手段最简便,而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及教学设备的情况等,来说明选择某种方法和手段的依据。
教法的选择,最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情的分析。
(续下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