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富兴 来源:转载
发布/更新时间:2024-03-17 14:40:04

高三进入复习阶段以后,最主要的课型就是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尤其是到了冲刺阶段,几乎每天都在考试、讲评。所以,高三教师熟练掌握试卷讲评课的课堂模式和操作要领十分必要。试卷讲评课怎样上,指导思想不同,教法不同,效果也完全不同。有不少老师往往把试卷讲评课变成“对答案、温剩饭、满堂灌”,导致学生毫无兴趣,课堂效果很差。那么,试卷讲评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才能让学生感兴趣、针对性强、效果好呢?围绕这个主题,我从三个方面来讲:一是试卷讲评课的课堂模式特点与操作要领;二是要上好试卷讲评课需要从哪些方面做准备;三是上好试卷讲评课的九个不同角度。
一、试卷讲评课的课堂模式与操作要领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先理清思路,明确做事的目的,知道怎样做才能够把事情做好,才是科学的。试卷讲评课是复习备考阶段的一种主要课型,从大的范围讲,也属于复习课,但是它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复习课的目的是“查漏补缺,整合知识,形成体系,提升能力”;课堂基本模式是“导考改考结”。而试卷讲评课的目的则是“1、教会学生掌握分析试卷的方法(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能查准缺漏,找准错因,解决疑难;2、指导学生回归课本,消化理解,纠错补漏,整合知识,反思总结;3、通过针对训练,巩固拓展,提升应试能力”。依据这三个目的,从形式上看,试卷讲评课可以看做只是复习课的后两个主要环节,即“改、考”,因为查漏检测考试已经完成了,所以根据这一特点,试卷讲评课的五个环节分别是:1、辅助环节;2、自查自纠、合作解疑环节;3、讲析归纳环节;4、巩固拓展考试环节;5、小结回归环节。
(一)辅助环节
课堂操作时,教师在辅助环节,导入、板书课题之后,就要先通报考情,并借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表扬考得好的学生,鼓励进步幅度大的学生,指导学习努力但因方法不当而导致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鞭策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学习动力和信心的学生。以鼓励为主,振奋精神,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增强信心,重视本节试卷讲评课。然后再揭示目标(把上述三个目的具体化),根据自己对考情的了解,指导学生先进行自查自纠。
(二)自查自纠、合作解疑环节
这个环节应该分为两步来操作:第一步,自查自纠。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四步自查”法(一查哪些题做错了,丢了多少分,知道分数差距有多大;二查做错的题考查的是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知道知识缺漏在哪;三查做错题的原因有哪些,知道怎样分析,避免再犯类似错误;四查做错的题属于什么题型,有什么特点和规范要求,知道正确的审题方法、答题思路、方法、步骤和规范要求是什么,把错题纠正过来,并能做到举一反三。最终达到“四查四知道”)的要求,对照参考答案,先自查自纠。凡是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代替,要让学生自己解决。要知道,学生学习好不是教师讲出来的,是学生自己学出来的。这里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有六个:一是教会学生分析试卷的方法,会熟练运用“四步自查法”自查自纠。二是学生自查自纠之前,教师要遵循“步步有指导”的教学原则,先导后学,讲清指导语,体现“五个明确”,即明确“内容、方法、时间、标准、自查自纠以后老师怎么了解学习效果”,指导明确,学生才能学得明白,学得高效。三是讲清指导语以后,教师要及时出示参考答案,指导学生对照参考答案自查自纠,这样做可以降低自学难度,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教师不要故弄玄虚,不出示答案,让学生学无所依;也不要口述答案,既浪费时间,学生也没有回味矫正的余地。四是注意分层指导,自查自纠以学生自学为主,但是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允许他们在经过自查自纠,仍有不懂的问题时,可以小声问同桌,以不干扰其他学生为宜,要让差生也能学下去。五是对于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要提出较高的要求,让他们做好三件事:一要回归课本找考点的出处,并总结题型特点和答题规律;二要总结此次考试的经验教训;三要热心帮助学困生解决疑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六是学生在自查自纠期间,教师要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要无事可做;教师要做好四件事:一要做好组织管理,通过目光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认真自学;二要适当行间巡视,了解好、中、差三类有代表性的学生在自查自纠期间遇到哪些共性问题,为后教提供依据,对于那些在自学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提醒或指导;三是了解学生自查自纠的进度,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四是为下一步检查自学效果做好准备,当自查时间快到时,可以先问一句“还没有完成自查自纠任务的同学请举手”,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节奏。
第二步,合作解疑。学生自查自纠结束以后,教师可以用举手统计的方法了解学情,问“经过自查自纠,还有哪些问题不能解决,请举手”。如有学生举手,则先从举手的学生中找基础较差的学生讲问题,其他学生的问题一般都包含在这些学生的问题当中,学生讲,老师板书题号,讲完以后,老师再问“还有其他问题的同学请举手”,直到把所有疑难问题都找出来。这些问题是不是具有共性,是个别学生的问题,还是多数学生的问题,教师还要通过举手统计来了解,可以逐题举手统计,直至找出具有共性的疑难问题。学情摸清以后,教师要及时分析,根据学情确定教法,一般来说,只要不是所有学生都不明白的问题,教师都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兵教兵”“生生合作”的方式来解决。小组讨论之前,教师要先做指导,讲清讨论的内容(共性疑难)、方法、时间、标准、讨论以后老师怎样了解讨论情况,让学生明明白白的讨论。如果是全班学生都不明白的问题,而且问题数量不多,则应采取全班集中讨论的方法。学生在讨论期间,教师要明白自己的角色,教师此时应该是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调研者。要重点做好四件事:一是组织管理,确保讨论正常进行;二是行间巡视,参与讨论,了解学生讨论情况;三是了解讨论进度,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四是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在规定时间快到时,问一句“还没有完成讨论任务的小组组长请举手”,根据学情,调整教学节奏。
小组讨论合作解疑,是新课改肯定的一种重要教法,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必须讲究科学。要重点解决好五个问题:一是把握好时机,明确小组讨论所具备的条件,即明确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组织小组讨论,在什么情况下能够组织小组讨论,只有经过学生自学,有问题自己不能解决,这个时候才有必要组织小组讨论,讨论的内容就是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二是明确学生依据什么来参与讨论,学生是拿自己自学的成果和经过苦苦思考以后仍然不能解决的疑难来参与讨论。三是明确讨论的方法,针对老师布置的共性疑难问题,不理解的学生讲自己的思维障碍点,会的学生讲自己的认识和解决办法,最后达到解决疑难、知道“为什么”的目的。四是教师要当好组织者、调研者,及时了解学情,掌控好课堂,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避免盲目低效,不要浪费时间。五是讨论之后要组织好交流,明确哪些问题解决了,还有哪些问题不能解决,进一步聚焦共性疑难。做好与下一个环节之间的衔接。
(三)讲析归纳环节
教师聚焦共性疑难之后,还要通过个别提问,了解学生的思维障碍点在哪,找准切入点,深入讲解。教师要重视选择恰当的讲法,根据出错原因定讲法:如果属于概念不清而出的错,就要讲清知识的易混易错点;如果属于审题不清不准的问题,就要讲正确的审题思路和方法;如果属于对题型特点不明白的问题,就要重点分析归纳该类型题的特点;如果属于解题思路、答题方法、步骤问题,就要讲答题的正确方法和规律;如果属于答题不规范的问题,就要重点讲答题的规范要求,例如专业用语、步骤、格式、书写等方面的规范要求;如果属于因答题习惯不好,马虎大意而出错,就要讲清考试需要具备哪些好习惯,针对不良习惯做训练,其实多数学生表面上的习惯问题往往是不熟练造成的,熟练度等于准确率,教师要针对这类问题,分析原因,提醒注意,并进行针对训练;如果是解题能力问题,就要在搞清原因的基础上强化训练;如果属于非智力因素,例如应试经验不足,时间分配不合理等,就要指导学生反思总结,积累考场应试经验。总之教师的讲可以归纳为“七讲”:讲知识,讲审题方法,讲题型特点归纳;讲答题思路、方法和规律;讲答题规范要求;讲出错原因分析归纳;讲应试经验总结。
教师要善于提纲挈领地讲析,讲思维方式,例如语文试卷当中的古诗词赏析,一道题的答案有几个要点,内容比较多,要让学生死记硬背有困难,教师就要善于归纳讲解,古诗词赏析归纳起来无非三点:一是从诗词内容上赏析,二是从写作手法上赏析,三是从意象上赏析。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给学生一个答题的思路和模板,学生就有了抓手。
教师不能就题讲题,要能够举一反三。假如某一类型题当中共性疑难问题比较多,教师不必每一道题都要讲,而是应该从中选择一道最有代表性的题做深入讲解。例如文言文当中的词性活用或者某一特殊句式,只把其中一道题分析透彻,其余的题就让学生模仿老师的方法和答题规范去自己做,在实践当中加深对题型特点和该知识点的理解,这样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应试能力是训练出来的,不是老师讲出来的。提倡在老师正确引导之下的针对训练,强化训练。
(续下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