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芳琴 来源:转载
发布/更新时间:2022-07-04 08:30:33
父亲是本书,本色永传承
渭源县新寨中学 陈芳琴(支教教师)

2021年6月,当父亲陈发祥以63年的党龄从村支书手里接过全国第一批“光荣在党五十年”的奖章时,像一个获得了大奖的孩子,激动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拿着奖章,像抱着一件宝贝一样,轻轻抚摸,仔细端详,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打开,从里到外、从外到里看了好几遍,然后又小心翼翼地装在盒子里,放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家里来人便要说一说,拿出来看一看。我知道,这是父亲一生最高的荣誉,也是父亲最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事。

父亲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出生在渭河源头群山之中的小村落,经历了八十多年的风雨历程,饱尝了人间的酸甜苦辣。贫瘠的土地,艰辛的生活,铸就了父亲坚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父亲是当时少有的读书人,读完了新寨完小。1958年成了东坡小学唯一的代课教师,也就是在这一年,父亲在党旗前庄严的宣誓,成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父亲在东坡小学一干就是8年,当时学校学生最多的时候有七十多人,父亲一个人教着不同年级的学生,担任着学校不同角色,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学生身上,把家里的所有的活都留给了母亲。直到学校有了专职的老师,父亲才回到生产队。因为父亲的公平、无私,又被大家推选为生产队的保管、会计,一直干到八十年代包产到户。
从民教到生产队的保管、会计,父亲一直干的是脑力活,所以包产到户后,许多人都认为他难以适应艰辛的农村劳动,撑起我们这个十口人的大家庭。但父亲以他那单薄身体,和母亲一道,通过艰辛的劳作,凭借自己睿智的头脑,在贫瘠的土地上为我们营造了温饱无虞、和谐快乐的家园。
父亲重视孩子的教育,我们姊妹七人,除大姐因特殊原因没有上学外,其他几人都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接受了学校教育。二哥三哥和我先后大学毕业,接过了父亲的衣钵,成了光荣的人民教师。这在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一个家庭出了三名大学生,是人们交口称赞的事。受父亲的影响,二哥工作认真,业务精湛,在教师岗位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他担任过市级重点中学的校长,是全县全市乃至全省少有的数学教育权威,并且获得了数学教师最高奖项——苏步青数学教育奖,成为我们家族的骄傲。我和三哥尽管没有耀眼的业绩,但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的好评,学校的肯定。所有这一切,都得益于父亲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亲生于苦难的旧中国,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亲眼目睹了积贫积弱的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一步一步走向繁荣富强的今天。作为一名老党员,父亲对党忠诚,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而这一切都是岁月不断磨砺造就的。父亲生活简朴,乐于助人,对老人孝敬,对子女要求严格。他经常教诲我们在单位要认真工作,在家庭要孝顺老人。作为一名公职人员,要遵守国家的大政方针,听党的话。受父亲影响,我和二哥、小弟都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步入耄耋之年的父亲身体依旧硬朗,但受眼疾影响现在不能读书看报,但他每天都按时收听广播,聆听时事新闻,了解国家大事,积极参加组织生活,从老家东坡村到新寨镇镇府要十华里的路程,一旦有开会通知,他总是按时参加,从不缺席。面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和个别人的不当言论,父亲从来不留情面,予以反驳和抨击。父亲经常说现在老人有养老金、穷人有低保,病人有医保,农民不用交粮纳税,耕种土地有补贴,水泥路修到了家家户户门口,作为一个农民,哪朝哪代有这样的好事情!在这个时候,父亲总会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党员的身份,以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党的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好处,今夕对比,批驳得那些歪理邪说之人哑口无言。
有人说父亲“轴”,有人说父亲现在有儿女赡养,衣食无忧,一个农民瞎操心国家大事。但我深深地理解父亲作为一个有六十多年党龄的共产党人,他从来就没忘记自己作为党员的初心使命,而且一直在认真地践行着入党时的铮铮誓言。
大屲山,我的故乡,在渭河源头的苍茫山岭间,渺小得几乎找不到它的存在,但她以自己日新月异的变化,见证着我们国家一步步走向辉煌的伟大历程。耄耋之年的父亲是这片土地上平凡得再不能平凡的农民,尽管默默无闻,渺小得如地埂上的一株老榆、乡村小道旁的一颗小草,但他以一颗赤诚之心,一名老党员的身份,传播着自己的信仰,捍卫者对党的忠诚,犹如一面鲜红的党旗,永远在我的心头飘扬。
父亲是本书,虽然平凡,但他的这本书里,刻携着勤劳、简朴、乐观、豁达、乐于助人、热爱生活等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旗帜鲜明地诠释着一个共产党人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对这个信仰一生无悔的追求与践行。我从小读着这本书,被他浓重的文化气息所熏染,被他深刻的内涵所折服。
我立志接过父亲手中的旗帜,甘愿在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上,以拓荒牛的精神,为这片土地的美好明天,奉献自己的所有。
父亲是本书 本色永传承。
2022.4.8
